處在教育云平臺的“戰國時代”,標桿性云平臺何以出現?
在這個互聯網大變革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行業都被“打劫”,與互聯網的融合而演繹出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神話故事。憒憾的是,直到現在,教育仍然是一個沒有被互聯網成功“打劫”的行業。我國著名教育技術專家何克抗教授也指出,信息技術對改進教學和改革教育的承諾還遠遠沒有變為現實,甚至進入了某種困境,從而造成世界各國多年來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成千上萬億資金投入得不到合理回報,甚至付諸東流;成千上萬的教師未能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實現有效的整合,甚至成為浪費時間的盲目實踐。從國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到“三通兩平臺”,再到如今的“互聯網+教育”,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年代,但更為深切的感受卻是種種理想與現實巨大差距背后的困惑和無奈。在我們身邊,QQ、微信的出現,引領著社交領域的變革;淘寶的壯大,實現了電子商務領域的革命;美團、今日頭條、滴滴的出現,加速著相關產業的重構;然而在教育領域,至今是一個空白,越來越多的聲音在問,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教育的互聯網化到底該如何做?筆者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做為引領產業變革的基礎核心建設,我國的教育云平臺直到現在仍然處在沒有章法、一片混亂之中,遠遠無法滿足教育實際應用需求,已成為中國互聯網教育發展改革路上最大的“絆腳石”?!?/section>2012年,國家提出了“三通兩平臺”的教育信息化戰略部署后,各地也紛紛投入資金建設;但直到現在,創新無處不在,卻沒有出現一個成熟的案例得到廣泛認可。大量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實際利用率低,與教育教學融合相去甚遠,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行業的悲哀。我們就以應用屬性強的“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對象進行分析。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走入誤區。這是“三通兩平臺”中被列為教育信息化重要戰略方向的核心產品,其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類別:單位空間、師生空間、家長空間、學習社群。然而就是這么重要的產品,教育部門只是提出了一些指導性的方向,教育工作者也處在一個感觸認知的過程中,各企業的理解也是千差萬別,紛紛用自身的理解和認識建設平臺賣給教育部門。這其中,大量平臺僅僅是模仿市面上主流社交空間、博客等,進行了一個教育功能上的拓展,很多都是理念落后、技術炫酷、生搬硬套、粗制濫造,最終只能是淪為擺設。單位空間:也是單位網站。網站是各級教育部門的形象和窗口,媒體可以說是第一屬性。大多為分散建設、標準不一、安全性差,基本處在技術堆疊和描眉畫眼的階段,缺乏專業管理,大量成為僵尸網站,少人問津?,F實中,我們可以把學校建設的很高大上,師生統一著裝,為了上電視不惜花費大量資金。但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連自身的網絡門戶和窗口都落得如此尷尬境地,實在是有礙觀瞻和行業自身形象。師生空間:僅從字面理解,是網絡“學習”場所,但市面上幾乎所有產品基本都定位到了社交,忽視了“學習”這個根本屬性。大量產品都是用來讓師生在空間中發文章、發動態、發圖片、發視頻等,連向誰學?學什么?如何學?都沒有理清楚;一些所謂的專題空間、名師工作室也是設計和流程繁鎖,實際應用中早已變成大雜燴,空間中內容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關注度低,變成面子工程和工作任務。更有甚者,千方百計搞創新,硬生生把師生、家長綁到空間中,變成監督孩子做作業的一個場所,創新出“金豆”、“學豆”之類的產物,誘導學生家長完成各種各樣的消費,變成了商業化的產品。家長空間:目前而言,市面上產品基本沒有弄清家長空間承擔什么樣的角色,功能如何定位。大量僅僅是一個傳統校訊通的升級改造,停留在教師、家長間發作業、發通知、發成績、社交等初級階段,而這些功能的產品,主流社交軟件完全可以做到,一些地區的家長卻還得為此類產品買單。學習社群:網絡社群一直是各類平臺的重要應用,是優質信息資源規模化、精準化傳播覆蓋的最有效渠道。但市面上此類應用大多集成在各類社交類平臺中,專門為教育打造的學習社群卻很少,定位模糊,缺乏專業管理,內容魚龍混雜,發展無序而緩慢。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泛濫成災。資源建設一直是教育部門最為重要的建設內容,跟一日三餐一樣重要。多年以來,各級各類教育部門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和資金建設資源,企業也不惜耗費重金打造優質資源。然而事實是,我們早已身處一個資源泛濫、魚龍混雜、沒有標準、缺乏整合的時代,大量名師、專家、學者、領導、古人的優質教育智慧和思想反而被網絡淹沒在浮澡中,覆蓋率很低。歸根結底,是市場并沒有變革性理念的平臺出現,無法與教育體系真正融合;教育部門多年來也沒有形成一個成熟長效的資源建設機制,重建不重用,重復建設,浪費極大,優質資源實際覆蓋率很低,已變成一線教育工作者沉重負擔。一個互聯網行業的變革,一定是基于某種特定的發展軌道和規則,實現互聯網和行業的有效結合,雙向驅動,共同發展。在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性云平臺中,至今還沒有出現一個標桿性云平臺,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面對亂象,有一句話總結的非常到位,懂互聯網的不懂教育,懂教育的不懂互聯網。教育體系樹大根深,盤根錯節,懂都不懂,何談正確?深入分析,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共性:建設理念落后了一個時代。如果說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的影響和變革是有限的,則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的改變將會是巔覆性的。未來是互聯網重構教育的時代,目前正處在信息化教育和互聯網化教育的過渡階段;這其中,各類理念、技術、管理、應用、體制等交織在一起,出現認識不清和亂象叢生在所難免。大量企業掌舵者和平臺建設者,本身就沒有從事過教育工作,不懂得用戶真正的需求,沒有專業理論體系和核心理念做支撐,產品有違人性化,和教育實際脫節,就變成了外行主導建設,停留在技術驅動的信息化教育階段。筆者也深深疑慮,像今天行業中熱議的教育大數據、云計算,如果不加以合理規劃和有效應用,只能浮在空中,變成信息化教育的雞肋式產物。頂層設計極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教育信息化分為建設、應用、融合、創新等四個階段,目前正處于應用、融合階段,實施難度急增。然而,大量平臺建設模式、管理應用理念和商業模式等,仍然停留在建設階段,沒有太大改變;即便是一些國內權威專家,知識體系也處在碎片化階段。國家提出“三通兩平臺”舉措,原本是劃時代的戰略部署,但企業做為重要執行者,頂層規劃混亂,沒有行業標準,利益驅駛下短時間內冒出了大量平臺,賣給教育部門,基本都變成了一錘子買賣。導致大量平臺專業性差、功能交叉、建了不用、用著不順、重復建設、大量擺設,最終淪為政績和形象工程。管理服務缺失。服務是互聯網的基本精神,這是每個互聯網行業必須要遵循的變革法則。然而在教育行業,大量設施平臺基本無管理服務、管理服務隨意,或者只關注于技術服務;要么就是千變萬化的創新性收費模式,企業一旦無利可圖,瞬間就會棄之,根本就不可能發生行業變革。信息孤島嚴重。在這個連BAT等巨頭企業都在強調合作共贏的時代,大量教育云平臺企業間卻是各自跑馬圈地、彼此封閉、互不合作,產品同質化極其嚴重,應用體驗差,嚴重制約了整個行業的互聯網化進程。即使是已出現過的合作模式,也因為根本無法找到合作點,最終不了了之。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信息資源大爆炸,又產生了新的信息孤島,比原來沒有網絡產生的信息孤島更可怕、更直接;現實中,很多教育專家學者的優秀觀點,最終成為了無助的吶喊。某種程度上,只有打破信息孤島,凈化環境,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教育云平臺。總體而言,我國教育云平臺整體處在行業初級階段,出現亂象在所難免。教育行業有其本身的內在規律,未來也只有基于某種特定規則去整合,去重構,才能打造出真正能夠用下去的平臺,空間也將會是非常大的;同時伴隨的,也將是大量教育信息化云平臺企業的消失。互聯網教育產業每年上萬億的產值,引得各類資本、企業、創業者群雄逐鹿,好不熱鬧,各類并購收購也是此起彼伏,深怕錯過了賺錢的大好時機。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9500多家從事互聯網教育的公司。有機構對其中400家的調查發現,能實現盈利的僅5%,收支平衡的占10%,虧損的占70%,還有15%的平臺死亡。尤其是K12教育階段普遍遭遇盈利困境,整個行業都在尋找救世主,行業前景堪優!現實中,大量對教育知之甚少的人把教育和互聯網的關系當做單純的商機,以功利的心態強行入侵教育,或制造“解題神器”之類的工具,或是大量燒錢錄制一些解題視頻,甚至一些直播游戲出身的平臺也主推各類網紅名師,根本不顧到底有多少學生能真正為了學習,以獲取用戶數量為產品衡量指標。最終導致的是,即便是一些所謂的獨角獸企業,仍然找到不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一通瘋狂燒錢、免費補貼之后,事情終于回到了它本來的樣子,走上了被逼轉型的路徑。近段時間,也有大量文章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逐多問題,專業性也很強,但普遍沒有找到好的解決之道。究其原因,企業內部成本急劇上升、渠道下沉無力、商業變現困難是自身瓶頸;行業門檻低、易復制、高淘汰率、缺乏入口、競爭慘烈,是普遍面臨的生存障礙;大量企業采取的是技術+資本的外科手術式攻擊和淺層次的復制包裝,沒有一個成熟商業模式也就不足為奇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幾乎每一個被互聯網成功“打劫”的行業,無不經歷由亂象到統一的過程。當體制內外,都感覺到陷入困境而找不到出路時,只能說明,整合重構是唯一的出路。必須強調的是,教育云平臺必須從“信息化云平臺”躍升到“互聯網化云平臺”層面,進行系統化整合重構,才能推動傳統教育的體系、流程、結構、規則、管理等互聯網化,這是一個質的改變和再造。在種種現實面前,它的整合重構是一項難度極高,專業性、復雜性和系統性極強的工程,需要企業在理念、技術、產品等方面有巨大創新,需要政府、企業、教育部門等多方參與,從應用領域出發,過渡到管理領域,進行漸進式整合,系統化重構,才能取得突破。基于互聯網思維重構。用互聯網思維實現傳統教育體系、流程、結構、規則、管理等互聯網化,實現體制、生態的優化和重組,打通體制內外,推倒“圍墻”,才能實現教育互聯網化改革。強化頂層設計。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共同制定行業標準:基礎核心應用全國統一,高級應用區域性高度統一,信息資源高度整合,逐步消除信息孤島。政企合作建設。教育部門無法獨立完成建設,企業也絕不能再閉門造車。只有企業和教育部門共同建設、共同維護,利益捆綁,才能助推教育內部突破。專業團隊管理服務。教育部門和企業須有專業團隊進行管理和服務,企業人員也必須和一線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做最熟悉教育的企業,解決教育部門后顧之憂,確??沙掷m發展。“三通兩平臺”中的應用屬性較強的網絡學習空間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是最優的整合突破口,須首先完成理念、產品、技術等統一化、標準化。網絡學習空間要須進行準確定位。將各類教育網站完全重構,一體化建設,與個人空間完全打通,優質信息層層匯聚,高度共享,跨地域覆蓋;逐步實現與教育部門的管理、考核、體制等創新融合。師生空間要構建輕社交和人性化的知識傳播體系,形成一站式學習場所。家長空間要注重連接校內外,全方位開展家庭教育,融入到互聯網教育教學改革整體框架。同時,須打造各級各類專業學習群,引導行業權威專家引領規模傳播,細分人群精準覆蓋,進行專業管理,形成一個百變的終生教育學習場所。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重在構建長效建設機制。要徹底走出紅海建設誤區,從平臺建設理念和機制上創新,及時淘汰劣質過時資源,把最優的資源沉淀到平臺中。統一資源建設標準,以教育為主,企業為輔聯動建設,國家、省兩級部署即可,大大減輕建設負擔。同時,教育部門也需依托構建長效建設和應用機制。未來是一個知識共享的時代,大量優質教育智慧和思想會是完全開放免費的,教育也終將回歸本真;未來也是一個資源整合的時代,互聯網教育產業也必將進行大幅重構?;ヂ摼W對傳統思維的“打劫”從來都是無情的,企業只有順應趨勢,遵循變革法則,創新商業模式,才能順應時代發展脈博。站在未來的某一天,筆者在這里也大膽的做一個趨勢展望。做為企業主攻的K12階段,市場上主流的在線教育企業基本都圍繞著評、測、練展開,基本無法撼動體制內教育教學,未來空間十分有限。而在線教育真正成熟的標志是講和學過程的成熟,它的發展主體是體制內部;體制內目前開展的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本身就是在線教育,只是處于發展初期,一旦成熟將伴隨著提供在線教學、內容資源、C2C交易平臺的大批死亡;這也正是在線教育真正的最大的坑。同時,應試教育培訓行業也將面臨體制內網絡課堂教學改革、內容資源建設日益成熟、教育回歸本真、企業間競爭激烈等多重沖擊,未來變革將加劇,逐步進入衰落期,這也是這個行業的宿命。在創客教育、素質教育、教育游戲、高端教育資源和特色工具、軟件等方面還有一定的成長空間。幼兒教育領域由于年齡特點,并不適合開展規模在線教育,個性化和多元化將是未來主基調,空間很大。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由于其本身的逐利性,又緊跟時代發展脈博,都將進入一個穩步增長期。未來是視頻再造教育的過程,一些教育設備如未來教室、錄播教室、互動教室、VR、3D全息投影等產業進入持續增長和爆發期,該類產業服務整合將是未來巨大藍海,數以千億計,有極大的創新空間。不管怎么說,未來的競爭也將步入白熱化,開放、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政府、教育部門和企業各方之間,要整體更新建設管理理念,以開放的心態,平等參與規則制定,打造權威平臺和入口。切實以服務為驅動,注重媒體思維的有效應用,以構建長效機制擴大優質教育智慧和資源覆蓋面為導向,共同推動互聯網教育邁入正規,維護良好秩序,實現合作共贏。教育是民族之基,只有通過合理的產業分工和重構,淘汰落后產能,降低各方投入成本,使教育和產業良性發展,才能使互聯網教育在中國真正落地生根。作者:清心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芥末堆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