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產品都會死?在線教育泡沫將滅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當前的在線教育行業如同曾經站在風口卻很快跌回原形的全通教育一樣,經歷著泡沫帶來的繁榮和泡沫破滅之后的陣痛。這不禁想讓旁觀者問一問當局者,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2013年在線教育興起后,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總市值超過300億元,在線英語學習平臺51talk美國上市,其他領域的上市公司也紛紛跨界教育,或設立教育產業基金或大舉收購教育標的。一時間,教育產業風景獨好,打著各種概念的在線教育創業公司雨后春筍般出現。龔海燕豪言壯語言猶在耳,卻在那好網推出兩個月后“眼見他,樓塌了”。運營了7年的拓詞app在今年7月停止了服務,因為一直無法找到用戶的付費痛點。51talk上市當日即破發,全通教育在“股王”的位置上還未站穩腳跟就被“打回原形”,為6至14歲兒童設計的虛擬社區“盒子世界”于2015年12月停服……種種現象已經顯示,前幾年教育行業產生的泡沫即將破滅。無論是國家層面推出的利好政策,還是機構調研的中國在線教育的市場份額以及教育公司的一輪更比一輪多的融資金額,都在昭示在線教育廣闊的前景。在線教育百家講壇發起人、中央電教館中移動項目專家馬永紀認為,互聯網教育泡沫最早在2014年出現,表象就是大量資本進入教育行業后,對于標的投資額度虛高,而其選擇的標的缺乏用戶剛需。掛牌新三板的教育公司魚目混珠,表現良莠不齊就是互聯網教育高速發展擠壓出的泡沫。在線教育市場前景廣闊是不爭的事實,但短時間內也就是這么大的一個市場。在這樣的局面下,爭奪市場份額,積累用戶成為了許多在線教育公司的“當務之急”。業內許多在線教育公司通過給教師或者其他用戶補貼,來擴展市場份額以及提高用戶活躍程度,造成了坐擁幾千萬用戶的繁榮景象。但是一如滴滴打車和Uber以及一些外賣平臺給用戶的補貼“斷糧”之后,用戶熱情驟減。燒錢到最后,埋單的還是創業者本身和投資人。和團購平臺“百團大戰”后一地狼藉一樣,經歷了2015年家教O2O大戰的平臺們不少選擇了轉型,跟誰學在選擇B端服務、瘋狂老師也借著直播浪潮推出“叮當課堂”。輕輕家教創始人劉常科曾表示,這意味著家教O2O是在回歸理性,從原來打車、外賣的補貼模式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回歸教育行業該有的節奏。馬永紀向藍鯨教育表示,資本的進入確實一定程度上“催熟”了在線教育,給在線教育帶來了泡沫,但這是無法避免的洗牌期。除了資本帶來的熱度,我們還需要厘清的一個問題就是,擁有各項技術加持的在線教育究竟如何“改變傳統教育現狀”?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假如在線教育對教育的帶來的“革命”,就聚焦在知識教育領域,這將成為在線教育的最大局限。道理很簡單,如果要學生有一個健全的身心,他必須走出房間,到大自然中去,去呼吸、去跑步、鍛煉,對著電腦,學習體育鍛煉課程,能替代體育課嗎?此外,熊丙奇直言,資本進入教育領域不是壞事,但是需要懂教育規律,遵守教育本質來發展教育。華圖教育總裁張仕友認為,死掉的教育O2O產品,不是因為O2O模式而死。究其“死因”,要么是因為不懂教育,以做技術的思維做互聯網教育;要么是不注重教育的本質,單純地去推概念。同樣的,一些號稱“掃一掃,知道答案”的作業神器、答題神器和以往教輔書的答案頁又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呢?雖然一時滿足了學生的需求,但是又能為學生帶來什么真正的進步呢?另外,以戰線最長的K12賽道和燒錢較為激烈的在線英語1對1平臺們為例,目前賽道內同質化嚴重,K12教育產品和在線英語平臺單純地跑馬圈地或者依靠流量和用戶走下去,已經很難了,憑借產品優勢脫穎而出才是長久之策。結語:教育這個古老的行業因為搭上了互聯網和各種技術的快車,轉身成為了高舉各種旗號的“互聯網教育”和“在線教育”,創業者和從業者們可以借此得到資本的青睞。但是面對資本逐利的本性時,又該如何權衡資本回報和教育本質呢?尊重教育規律,堅守教育初心,現基本成為了業界共識。雖然在線教育未來改如何盈利,尚無準確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遵守教育規律,一味依靠營銷驅動、通過高額補貼挽留用戶的教育公司在燒完投資人的錢或者上市融資得到的錢之后,結果不會太美好。在線教育行業里的泡沫并不可怕,因為這是行業發展的必修課。最可怕的是,你永遠也叫不醒行業里那群裝睡的人。作者:高頔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藍鯨教育
文章有刪改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