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K12在線教育機構紛紛瞄準直播授課?
在線教育的四大方向包括:學習工具類、效率學習類、內容社區類、課程輔導類。這四個方向的教育類產品用戶規模會出現遞減情況。即越輕度、使用時間越短的應用越容易獲取大量的用戶,所以那些工具類的應用用戶基數都很大。反過來說,越輕度的應用價值越低,也很難從用戶身上收費從而實現變現,所以用戶基數最大的學習工具類也是變現難度最大的。
相對于傳統媒體娛樂行業高達50%的數字化程度,國內的教育行業數字化程度還比較落后。依靠傳統的教育模式投出產出比較小,這也是過去30年教育行業高回報投資較少的原因。但教育的數字化是現在的社會趨勢,發展十分迅速,再加上近3年來資本的持續注入,為現在投身教育行業的創業者的巨大收獲提供基礎。上文分析了在線教育的四個大方向,其中變現難度最小的是課程輔導類。這類公司從業務布局上來看,也是最深度,最接近教育核心理念的一種。從許多在線教育機構的改名歷程,從“題庫”到“搜題”到“輔導”也可以看出,課程輔導是最完善的商業閉環。而許多課程輔導類的K12的教育機構,都紛紛瞄準了K12直播這一個領域。直播課是個大趨勢,但是純直播模式其實不適合所有年齡層學生的需求。尤其對于大學生,校園誘惑過多,學習氛圍顯得更為重要。直播課程的方式對于自制力不強的大學生來說,容易受周遭環境影響,丟失學習興趣,將時間投向其它興趣愛好,學習效果不佳。但是對于K12與上班族這兩個群體而言,在線直播是比較適合的模式。因為這個群體每天上下班(學),學習時間都相對固定為晚上。除了群體合適之外,這些在線機構之所以都瞄準大課直播還有一個原因。在線教育產品獲取的消費者流量大多都是學生,然而錢掌握在家長手里,決策者還是家長。一種情況,讓學生用戶代替機構為家長推銷產品,最終讓決策者家長為產品買單。(學習本身就有些反人性,要調動起學生這么大的積極性很難);第二種情況,通過降低價格,讓付費能力不強的K12學生也有能力買單,讓消費者與決策者身份合一,才能實現流量變現的閉環。后一種情況明顯比較可行。所以說,直播大課這種既可以降低單價,可以讓消費者決策者身份合一,又可以讓流量變現形成閉環的模式,雖然從輔導效果上來說未必是最好的,但確是在線機構現階段靠譜的選擇。前文投行哥提到過,在線教育的創業者層次在不斷提高,教育行業的數字化趨勢在加速。這兩個硬指標是在線教育市場未來有非常可觀預期的前期。而從整個教育行業來說,中國教育支出占GDP為4%,離發達國家的8%還有不小差距。這個需求的空白就是靠創造出原來沒有的產品和服務,把原來不夠好的產品和服務持續升級來滿足的。現在客觀而言,K12線下教育仍處于霸主地位。家長不選擇在線機構有一個最大的制約點,信任。教育作為一個高度非標準化的行業,對家長而言試錯成本極高。家長不會抱著占小便宜的心態為孩子選擇在線教育課程班。線下教育機構與家長能夠面對面交流,這個過程所建立的信任度遠高于線上。所以線下機構要做的,需要通過針對明星教師的包裝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外化,不斷進行市場宣傳,擴大產品影響力,進一步影響到家長層面,建立信任的基礎。并且另一方面要快速試驗線上教學模式,借助于線上的工具,比如測試、直播、題庫等等,快速發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用實際有效的教學成果來建立起市場口碑。線上即便將直播模式打磨得很好,最終也需要通過“明星教師”作為一個口碑通道吸引學生。而除去全國頂尖的北京四中之類的“名師”,大多數“明星教師”的口碑輻射半徑有限。地域距離太遠的老師,由于各地教學教材、模式的不同會有很多地域的局限性。比如廣州的學生不一定去上北京“名師”的直播課,因為他們的考試內容教材都不同。而如果在線教育與線下能夠結合,就可以充分利用線下機構的信任優勢和地方名師口碑資源,并且線上線下的各自優勢與不足能互相彌補。還有現實一點的原因,教育領域有一個特點,渠道因素比較重要。好產品是必須的,但是也不能忽視渠道的力量,許多線下機構本身就帶有渠道的優勢。所以從這幾個角度來說,B2B2C模式、服務于線下機構的線上機構,可能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作者:Jeffrey Shaw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港粵資本(ID:HK-IPO)
文章有刪減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