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很難,下一年也不容易,但一切值得繼續堅持”
年底了,是各個公司做年終總結的時候了。行業更為關注的,可能是這一年,行業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一年,有多少個融資或并購案發生?這一年,哪些新模式跑出來?下一年,行業又會是什么樣子?
這一次,我只是想跟你分享幾個發生在這一年,身在培訓行業的人經歷的故事,或許你們可以從這些故事里,看到我們每個人的影子。“學而思、新東方當前,我400個學生的小機構該怎么辦?”這一年,吳楨越來越焦慮。他在鄭州開了一個400個學生的小機構,前幾年市場好、需求旺盛,只有一個校區的機構好管理,這樣的生活很“舒服”。隨著“1元班”的鋪開,小機構的生存受到很大沖擊。一方面,市場越來越難做,房租、人力成本上漲顯著;另一方面,大機構的“1元班”收割了一大部分入口年級生源。去年,吳楨還沒有這么明顯感覺到,入口年級被收割對于他的學校帶來了直接的影響,他的“拳頭“產品是小五、小六的新概念。可是,低年級生源不足的問題對高年級招生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出來。吳楨意識到,要么死、要么探索轉型。身邊的校長朋友都在看學而思,以前,更多人關注怎么招生,現在,很多人關注怎么提升教學,希望間接提升續班、轉介紹。2016年,吳楨多了一個不經意的習慣,在開車到學校之后,他總要在車里坐一小會兒。他知道,打開車門,就有報銷要確認、有員工的情緒要安撫、有大機構沖擊帶來的招生壓力要應對、更有家長和學生的需求要關注、服務體系要升級。在資源向寡頭集中的時代里,做一個小機構校長的難度提高了不少,他也在不斷學習和總結。“這一年很難,下一年也不容易,但一切值得繼續堅持。”2015年9月產品上線,這對于一個進公立校的產品來說,似乎是姍姍來遲了。彼時,一起作業進入幾萬所學校,各種新產品已經在過去的兩年里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起來。但是剛從互聯網進入教育領域的霍亮似乎并不著急,社會學出身的他,做田野調查已是輕車熟路。產品上線前,他一年走訪幾百個學校,記了好幾大本資料。2016年,使用貍米的小學從2000家增加到近萬家。這一年,霍亮更多的時間是在路上。今天在青島,明天回北京,后天在內蒙古——這樣的節奏對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我們要結合真正的教育場景,做符合需求的產品。其實很多時候,事情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今年,他在聊了近800所學校的校長、老師、家長后,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貍米的產品也在2016年找到了小學數學信息化解決方案這一更為細化的產品定位,在學校中的使用深度得到了提升。上半年,資本寒冬的大背景下,貍米的融資曾一度不順,即使僅僅是融A輪,投資機構也開始更多關注以后的變現問題。大量的用戶訪談使得霍亮對于學校、老師、學生們的特點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針對B端的變現產品剛上線就有學校付款。目前,貍米已有幾十家付費學校。6點,鬧鐘如常想起,東林花五分鐘完成了從睡夢到清醒的過度,接著從床上坐起來,刷牙洗臉吃早飯,在分針走到完全垂直向下的時候踏出家門,不一會,他坐上定好的車,開始了一個半小時從東到西的北京穿越之旅。從燕郊到中關村,再從中關村到燕郊。120公里一天的路程,在2016年這一年的每個周一到周六他都要走一遍。這一年,他見證了燕郊的房價從1萬多元一平米躥到三萬多一平米。也因為車里幾個拼車伙伴間的聊天,趕在房價漲起來時換了更大的房子,剛換完1個月,房屋總價就漲了100萬。在培訓行業的第九年,東林似乎對一切都已經輕車熟路、按部就班,但行業里卻是風起云涌、波光詭譎。獲客變得越來越難。今年百度事件之后,投放成本加快增長;另一方面線下的講座和地推正在進入學生不再買賬的尷尬境地。留學領域的市場更多是營銷型市場,花的每一筆錢都要求能直接帶來學生線索、最終帶來成交。做了多年市場的他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有效解決?現在,利用新媒體、與用戶建立更緊密的聯系成了更加被看好的方式,他自己也正在傳統視角之外,給自己增加運營技能點。這個入行9年的老市場人,正走在市場+運營的道路上。作者:初驪禹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多知網(ID:duozhiwang)
文章有刪減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