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資本,“寒冬”這個詞總是如影隨形,越來越多的教育企業反思在這個大環境生存的問題。近幾年,我們看到了技術的變革,更看到了商業模式的轉型,造血能力成為衡量一個企業至關重要的標準。有人認為,寒冬更多是行業的一次自我迭代,從宏觀上看,市場上的資金并沒有減少。在新模型被證明之后,這些蟄伏的資金或將成為新的商業模式的動力引擎。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產生了一個疑問:近兩年教育創投圈的錢都去哪?今天小U分析梳理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的教育行業創投數據,以圖表的形式來解答這個問題。同時,我們也來看看有哪些公司和機構上榜了?
對比上圖的數據我們發現,近兩年融資事件的活躍度呈井噴式增長,主要集中在K12領域這個階段,其中的原因包括80和90后家長群體逐漸擴大,其消費理念以及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隨之增加。另外,底層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環境的改善,也是促進K12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們觀察到這個細分領域里涌現出了眾多成長很快的獨角獸公司。
近兩年教育行業投融資的重頭戲依然集中在天使輪到A輪之間的早期項目。但是和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不同的是,近兩年的戰略投資、并購以及新三板的融資事件更加頻繁。一方面反映出大型教育公司都在抓緊布局自己的產業版圖,另一方面反映出新三板的上市通道比之前更加通暢,政策的支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