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學校只陪你四年,專業卻關乎你的職業發展,伴隨你一輩子。”所以說,選對專業,孩子就會有好前程。但是,在目前的高考志愿填報模式下,只有將專業錄取確定,才會塵埃落定。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因為專業選錯,而被迫選擇不喜歡的專業,悲催度過大學本科四年,進而走向職場,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職業。所以為了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專業選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填報高考志愿時,不少考生和家長最看重的是如何選擇一所好大學,在平行志愿規則下,考生對于高校確實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但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對考生至關重要的專業選擇,其實也有三個重要的法則,這三個法則往往被考生和家長所忽視,這種忽視有時候會造成終身遺憾。
一、分數優先錄取規則
在高考志愿填報的專業錄取規則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分數優先”規則。這種錄取規則,就是考生檔案投到學校后,系統會根據考生高考成績總分由高到低進行排序,并依次按照考生專業志愿錄取。目前的高考志愿填報中,一所學校會要求填報6個專業,此規則就是先安排第1專業志愿,看是否達到該專業的錄取分數,如果沒有的話,則依次看考生的第2個專業志愿是否達到錄取分數,依次類推,直至處理完考生第6個專業志愿。假如該考生的6個專業志愿都不夠專業錄取分數,才會安排分數排名下一位的考生進行專業志愿錄取。
對于采用分數優先專業錄取規則的院校,考生和家長在報考選擇專業時就不用太糾結。可以大膽報考熱門專業,即便明顯分數不夠的熱門專業,也可以在第1個專業位置上填報來“試一試”。當然,也不能太任性,6個專業都報考得過高。建議考生和家長在報考時,可以遵循“沖一沖、穩一穩、墊一墊”的法則來填報。也就是說,在6個專業中,可以報考2個成績夠不上的心儀專業,碰碰運氣。在第3個和第4個專業位置上,要根據往年該專業錄取的分數和位次,結合考生的實際高考分數和位次,選擇相匹配的專業。在第5個和第6個專業位置上,要報考往年錄取分數和位次明顯低于考生實際高考情況的專業,這樣可以避免考生最后6個專業都沒有錄取上。
當然,如果考生有明確的喜好專業,不一定采取這種策略,可以在第1個專業位置上,就填報該專業,如果分數和位次夠,那就皆大歡喜。不僅錄取的高校滿意,錄取的專業也是心儀的。這就是最理想的結果了。不管采用哪種報考策略,都要提醒考生和家長的是,一定要在每所高校都要填寫上“服從專業調劑”,如果沒有填寫“服從專業調劑”,一旦高校提檔,而6個所填專業都不夠錄取分數時,高校就會做出退檔處理,這樣考生就會降到補錄或者下一個批次錄取了,高校檔次大為降低,對考生來說影響巨大,一定要慎重選擇。
而如果考生填寫了“服從專業調劑”,即便所填寫的6個專業都沒有錄取,高校一般也不會退檔,而是從沒有錄取滿的專業中,給予考生調劑專業的機會。這樣考生還能進入目標高校,進校后再想辦法轉專業或者通過輔修、第二學位等形式,轉到更理想的專業去。
二、志愿優先錄取規則
咱們再來看下第二個專業錄取規則——“志愿優先”。“志愿優先”在有的高校本科生招生章程中也叫“專業清”,都是一個意思,也就是高校將“優先安排所有進檔考生的第一專業志愿”,如果第一志愿專業生源充足,其他非第一志愿報考該專業考生即使分數再高,原則上也就沒有機會被錄取到該專業。采用此專業錄取規則的高校,只有錄取完第一專業志愿的考生后,還有多余的計劃才會安排非第一專業志愿考生。
填報按照專業志愿優先錄取規則的高校時,第1個專業就至關重要,一定要“穩和準”,不能再去“沖”了。除了第1個位置的專業,后面的5個專業也建議拉開梯度,為了保險起見,甚至要填寫1至2個不是那么熱門,同時考生也能接受的專業。此外,還要在每所高校都要填寫上“服從專業調劑”。
三、分數級差錄取規則
除了“分數優先”和“志愿優先”兩個專業錄取規則,剩下最后一個法則叫做“分數級差”。具體來說,就是填報的6個專業中,專業間會設置分數差距。例如北京郵電大學在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中第十二條規定:“關于專業志愿。安排專業時,尊重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在錄取時的專業志愿間分數級差為:第一和第二專業志愿間、第二和第三專業志愿間級差均為1分,其他專業志愿間級差為0。當考生第一專業志愿不能滿足時,將考生成績減去相應分數級差值,考慮第二專業志愿,依此類推。”
當然,采用“分數級差”專業錄取規則的各個院校,各個專業減分分值不等,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提前研讀擬報考高校的本科生招生章程,做到有的放矢。
建議考生和家長在填報時,一定要認真研讀擬填報的高校本科生招生章程,按照三個不同規則對應的策略去填報。另外對于實行新高考的省份來說,將來會采取“專業+院校”錄取規則,直接錄取到心儀的專業,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專業錄取風險。